“小兵张嘎”原来是日军翻译?

2017-06-02 13:53 凤凰讲堂
  • T大

半个世纪前,经典黑白抗日电影《小兵张嘎》塑造了一身“嘎气”,倔头犟脑却又机智勇敢的“张嘎”。这位少年抗日英雄性格鲜明,侦察敌情、端鬼子炮楼等生动故事鼓舞了几代中国人。关于“张嘎”的人物原型到底是谁,一直流传有诸多版本,莫衷一是。不过,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浩如烟海的尘封档案中,有一份档案记载着一个真实的“张嘎”——他在冀中平原智取炮楼,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!他的名字叫做张恩淼。

翻译身份掩护干部群众

张恩淼,男,1928年出生,自幼跟随父亲在山西平遥生活。1938年日军入侵平遥后,推行奴化教育,小恩淼因此学会几句日本话。1941年冬,张恩淼的父亲去世,他回到老家——河北衡水市安平县杨各庄村,随奶奶生活。

因为杨各庄村是冀中抗日堡垒村,常驻有我抗日军政人员,小恩淼回村后与小伙伴为抗日军民站岗放哨、传递情报。当时他才14岁,长得又瘦又矮,是个不起眼的孩子。由于从小脾气犟,张恩淼有一个乳名叫小驴儿,这一点,和电影里的张嘎几乎一模一样。

1942年“五一大扫荡”后,冀中根据地基本沦为游击区及敌占区。为应付日军,县游击大队提出“革命的两面派”斗争方式,组织村里一些老人成立“维持会”,吸收了略通日语的张恩淼。杨各庄周围有4个日伪岗楼,残酷搜刮百姓粮食。张恩淼拒绝交粮,被日军毒打、灌凉水,他用日语冷笑道:“好凉快!”日军见他人虽小,骨头却很硬,还会日语,就带走当翻译。机灵的张恩淼为取得日军信任,谎称17岁,以日军翻译身份,救出不少被捕干部和群众。

▲“张嘎”原来是个日语翻译——不过和影片里这位胖翻译官完全不一样

群众不知道他与抗日部队有联系,纷纷传说:“小翻译有个怪脾气,被捕人员谁要是软骨头,敌人一打就招,乱咬别人,招供干部,小翻译就会设法挑动敌人往死里打;谁要是有骨头,有气节,他总是想方设法把他救出来。”

里应外合,智取炮楼

1942年9月,安平县城西南20公里处,驻角邱炮楼的白翻译官被县大队“锄奸”,于是张恩淼受命补缺该炮楼。

▲安平县的日军炮楼

▲日军史料中记载的角邱镇分遣队炮楼横斜切面图,注意地下的食堂

当时,角邱炮楼由第36师团第224联队(雪3525部队)第1大队第3中队分遣队分哨长冈田兵长以下10名日军老兵驻守,战斗力强悍,且武器精良,弹药充足。炮楼的外壕深4米、宽8米,内壕深5.5米、宽8.5米,壕上是两道鹿寨,出入口是两道连环机关吊桥。炮楼4层高,每一层都有闸板,闸板上有大锁。射界开阔,易守难攻,不用重炮无法攻克。

1943年初春,在没有八路军正规军的配合下,中共安平县委决定拿下相对孤立单薄的角邱炮楼。县敌工科通过张恩淼的大嫂刘国英动员,借口奶奶病重想念孙子,约“小翻译”回杨各庄“省亲”,由此正式接头,安排做内线敌工任务。

3月9日,随着时机成熟,安平县大队政委张根生与张恩淼等人秘密接头,制定了里应外合、智取炮楼的作战计划。张恩淼将得到已经打入炮楼内部的四位同志的内应,他们是做炊事的李壮成、郭敦,密侦身份的李文杰、商纪僧。按照计划,五人小组在两天后日军晚饭时行动,县大队埋伏在炮楼1公里外的河沟,以手榴弹爆炸声为号。

▲角邱炮楼奇袭战的指挥,安平县大队政委、《滹沱河风云》作者张根生

3月11日黄昏,安平县大队出动一百余人兵力,在大队长王东沧和政委张根生带领下,运动埋伏在角邱炮楼附近的河沟。

19时的角邱炮楼,日军指挥官——冈田兵长从密侦李文杰、商纪僧处得到假情报,以为八路正规军被打垮、残部已撤退至深县。于是,冈田兵长放松了警惕,只留下炮楼顶的机枪手对东南警戒,炮楼一层仅留1个报务兵、1个护兵守吊桥,其余7人将枪都留在岗楼里,空手下到地下室食堂享用好酒好菜。

19时30分。准备就绪后,炮楼内的五名同志开始分头行动。只见炊事李壮成、郭敦在食堂门外嬉闹,郭敦端一碗水朝李壮成泼去,李壮成顺手一把插上门闩,将这伙日军锁在食堂内。冈田兵长等吃喝兴起,虽见“两人动作不大自然,平时斯文,不知何等意思”,但也只顾笑着看热闹,并未介意。

▲张恩淼使用的同款“独撅”枪,只能打一发子弹

张恩淼得知郭、李两人的动向后,故意与一楼的报务员开玩笑,占个小便宜就往岗楼上跑,吃了亏的报务员自然要追。他跑上二楼,锁紧闸板,再上三楼锁了闸板。报务员也见怪不怪,只当是恶作剧。张恩淼在三楼拿出私藏的“独撅”手枪,顶上子弹,走上顶楼,假装与站岗的日军机枪手开玩笑:“八路的土造枪真有意思,光能吓吓人,就是打不响!”日军得意说:“共产党的大大的不行,我看看!”待日军走近,张恩淼果断扣动扳机,一枪击中敌人!

战斗打响了!

内应4人立刻同时分头行动:吊桥边上,郭敦和李壮成掏出“独撅”,两枪击毙守桥日军,放下吊桥;炮楼的一层,李文杰和商纪僧手持菜刀扑向报务兵,但对方身材高大,负隅顽抗,被菜刀连砍13刀,最终被砍得几乎头颈分离、一命呜呼。

然而,炮楼顶上,小恩淼却陷入了一番恶斗——由于经验不足,他只命中了日军机枪手的腰部。负伤的日军恼羞成怒,向张恩淼猛扑过来,由于“独撅”手枪只有一发子弹,此时年幼体弱的张恩淼只能赤手空拳面对敌人。二人抱成一团,足足扭打了10多分钟,受伤的日军方才逐渐耗尽体力,被张恩淼抓住机会击毙。

枪声响起后,被锁地下室食堂的日军惊觉情况有变,企图破门,却发现菜刀等铁质工具早已不翼而飞。无奈之下,冈田兵长先从地下暗道爬出探听虚实,他绕回炮楼,让顶楼日军开门却无应答。这时候,炮楼顶上出现了张恩淼的身影,他脱下外套向远方挥舞,并向楼下扔出2颗手榴弹。巨大的爆炸声响起后,这位日本军官才如梦方醒。

19时50分,冈田兵长连滚带爬地跑回地下室,带领其余日军从暗道冲出炮楼,借着夜色,徒手向北夺路狂奔。

炮楼外的河沟里,埋伏的县大队首先听到了一声沉闷枪声,战斗经验丰富的王东沧、张根生听出是土造手枪“独撅”的声音,但约定讯号还未响,还不能贸然行动。一刻钟后,炮楼里的骚动越来越明显,怒吼和奔跑声不绝于耳。最后,终于传来了手榴弹爆炸声——张恩淼成功地发出了信号!王东沧立刻率队出击,通过放下的吊桥,成功攻入炮楼。

▲安平县大队政委张根生写下《滹沱河风云》 

▲《滹沱河风云》改编的同名电视剧,与史实有一定的出入

角邱炮楼是冀中“五一”大扫荡后,我安平县大队首次主动出击,成功端掉的第一个日军据点。虽然此战仅毙敌3名,但缴获歪把子机枪1挺、60炮1门、步枪10支、手榴弹100多颗、子弹数千发、电话机1部、电台1部及被服,极大改善了县大队的装备,鼓舞了冀中军民抗日必胜的信心,揭开了冀中拔除城外日军岗楼战略部署的序幕。

然而,日军冈田兵长以下7人逃走后,于当晚22时30分逃到角邱镇以北7公里的子文据点。原来,开春以来,日军侦察发现八路军的活动频繁,就在3月11日当天主力进驻子文据点,准备对角邱镇周边进行扫荡,没想到八路军县大队先发制人发起突袭,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!

日军大部连夜驰援角邱,发现县大队早已撤离,并见炮楼的兵器、弹药、无线电、被服等军用物资大部损失,只留下三名日军的尸体。气急败坏下,日军展开疯狂扫荡、连夜包围杨各庄,在民族败类杨明玉的指引下,抓走张恩淼的大嫂刘国英及她1岁的小女儿。刘国英坚贞不屈,被残酷杀害,时年28岁。小女孩则幸免,被打入伪乡公所的同志救出。

 

一对夫妇带着小孩乘巴士游玩,当巴士开到山区路段时,小孩吵着肚子饿,夫妇只好请司机让他们中途下车。结果他们下车没多久,巴士被从山上滚下来的巨石砸中,车上的乘客全部遇难。

看到新闻,妻子喃喃地说到:“要是刚才我们没有下车就好了……”

丈夫怒道:“说什么傻话,要是我们当前没下车……”

语音未落,他也懂了妻子言中之意。

妻子的言中之意是什么?扫码关注孺子牛X(ID:ifeng_jiangtang),回复“答案”获取答案。

讲堂频道官方公号“孺子牛X”

责任编辑人:吴迪 PSY062
热点新闻
精彩推荐
释放进入手凤首页

手机凤凰网 i.ifeng.com